.....真情小品..




Sunday, May 15, 2005

因緣

“我們所選擇的態度,終將會化做某種形式,回到我們的身上。” 當你對別人施惠時,會殷殷期待他人日後的回報嗎?
接受別人的恩惠時,會耿耿於懷,並且打算日後湧泉以報嗎?
在書上讀了一則有關施恩與回報的歷史小故事,
覺得它巧妙溫暖而別有韻味: 十九世紀末的時候,有一天,英國一位乘著馬車到蘇格蘭去演講的眾議院議員,
在趕路的途中,碰到馬車陷入泥沼裡的困境。
這時,剛好有一個蘇格蘭的農家男孩經過,
稍後並帶了一大隊的馬匹將馬車拖出泥沼,為這位議員解了圍。
當時這位男孩由於對他敬畏有加,不敢接受任何的酬勞。 「那麼,你長大後不想成為甚麼人物嗎?」這位政治家問。 男孩回答:「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個醫生。」 「到時候我一定會幫你的忙。」 這位議員果真一言九鼎,在他的幫助下,
那位勤懇的農家男孩日後如願當上了醫生。 五十多年之後,在另一個大陸上,
另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因為肺炎而瀕臨死亡,
而他就是曾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。 就在絕望的時刻,有人給他一種神效的藥叫盤尼西林,救了他一命。 盤尼西林是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所發明的;
弗萊明正是當年那個救人於泥濘中的蘇格蘭農家男孩,
而幫助這男孩完成學業的那位重信守諾的眾議員,
名叫蘭道夫‧邱吉爾,他正好是邱吉爾的父親。 上帝的安排何等奇妙、世界如此渺小,
父親早年的重諾,
日後竟意外地澤惠到自己的兒子的身上。
許多人並不相信冥冥之中自有主宰的觀念,
但事實是 上帝並不那麼複雜或難以理解,
天助自助者--成功與機會的確常找上積極與勤奮的人家。 「要怎麼收穫,先那們栽。」這句話不獨適用於學問、事業上,
也適用於我們的身體、婚姻、人際關係上。在任何領域,我們所發出的東西的確都會以某種形式回報到我們的身上。日常生活的人我應對上,別人常常只是我們個人言行的另一面鏡子;
如果我們常以微笑的臉孔、溫和的語氣與他人交接、言語,
我們常也能得到相類的回應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